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搜索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源
›
考试资料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2012司考案例分析:聪明反被聪明误
2014-4-9 23:56:10
[db:作者]
法尊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627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司考案例一直是司法考试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其案例分析的技巧,小编整理出一些案例分析题供大家参考。
【案情导读】2000万借款尚未到期,出借人缘何急于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借款?更为蹊跷的是,2000万借款兜了一个圈回到了出借人账户,这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不到一个月,双方当事人爽快地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在法院“潇洒走一回”究竟意欲何为?
【案情】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不同寻常的借款纠纷案件。随着诉讼程序的逐步进行,真相浮出了水面。
【缘起】想贷款,没抵押,怎么办?
王某原先经营一家加工企业。最近几年,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再加上融资困难,资金正面临较大困难。看着这几年第三产业风生水起,王某也打算进行产业转型,准备投身餐饮行业。
在经过一系列前期规划和调研之后,王某看中了某酒店。该酒店区位优势明显,且前景看好。为了能顺利盘下该酒店,王某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但令王某沮丧的是,昔日好友竟无一愿意伸出援手。一位好友道出了其中症结:王某准备用于抵押的厂房已经列入拆迁计划,不能再办理抵押。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出借资金风险过大,自然没有人愿意再借钱给王某了。
王某因此整天眉头紧锁。厂房是他能用于抵押的唯一财产,现在也不能办理抵押手续了,这可如何是好?没有资金,一切好的想法都是镜中花、水中月,难道这个项目就此搁浅?王某毫无头绪,却又不想轻易放弃。
【布局】律师出点子,法院来“帮忙”
一次偶然的饭局,让王某看到了希望。在这次饭局上,王某碰到了多年好友范某。范某从事律师职业已多年,酒过三巡,王某将自己碰到的融资难题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范某。王某本是向朋友诉诉苦,不料范某却说:“这事好办!”王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你有什么高招?”范某拍着胸脯说:“小菜一碟,改天你到我所里,我们再细谈。”
王某筹资心切,第二天就来到范某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范某告诉王某,厂房即将拆迁,抵押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通过法院的财产保全措施,使财产冻结,间接起到担保的作用。因此,要先“做”一个诉讼,等到保全措施到位后,再完成融资。
王某顿感豁然开朗,于是着手进行准备诉讼。范某提醒王某,现在法院对虚假诉讼查得比较严格,光有借款协议不会立案,必须有转账交易单等证据证明实际发生了钱款移转。经范某介绍,王某又认识了愿意提供资金的杨某,双方当天即在律师范某的指点下,签订了一份2000万元的“借款协议”。协议签订后两天,杨某即通过银行,将2000万元分成5笔转给了王某,王某向杨某出具了收条。就这样,借款协议、转账凭证、收条都已具备,诉讼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既然证据全部到手,王某又通过层层转账,将资金悉数归还给了杨某。
【败露】百密一疏,难逃法眼
2010年8月5日,杨某携带着起诉书和借款协议、转账交易单、收条等证据,以借款资金未用于指定用途为由向滨湖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王某偿还借款和利息。法院对材料进行审查后于当天立案,并对被告王某的厂房进行了财产保全。9月15日,滨湖区法院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双方均愿意调解,调解过程也相当顺利,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顺利结案。
王某等人没有想到,就在他们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洋洋得意时,他们的案子已经进入了法官的视野。尽管该案法律关系十分简单,但法官还是从中发现了诸多疑点:原告起诉时间为8月5日,双方借款协议约定的借款期限为7月28日至10月28日止,为何协议签订后仅一周、远未到还款最后期限,杨某即提起诉讼?这些做法似乎与常理不符,引起了法官的注意。
百密终有一疏。经过进一步的调查,整个案件的真实全貌、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及律师在其中的运作情况被法院全部掌握——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诉讼案。经滨湖区法院审委会讨论,法院启动了再审程序,依法将原审调解书撤销,驳回了原审原告的诉讼请求。同时,双方当事人亦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各被罚款一万元。
【评析】法律岂容造假者玩弄
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虚假诉讼不仅侵害了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正当权益,而且浪费了本不充分的司法资源,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识别虚假诉讼,并非无迹可寻。虚假诉讼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当事人之间关系具有特殊性,一般存在亲属、朋友、同学等特殊关系。原因在于找亲戚或朋友造假进行诉讼,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相对方便,易于得逞。本案当事人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商场上的合作伙伴。法律 教育 网
其次,当事人之间配合默契,查处难度较大。在虚假诉讼案件中,为了避免露出破绽,当事人到庭率较低,大多委托诉讼代理人单独参加诉讼,给法院查清案件事实设置障碍。
再次,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比较普遍。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弱化了法官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审查,使虚假诉讼者有了可乘之机。
最后,某些领域虚假诉讼易发,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如民间借贷案件、离婚一方当事人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等等。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浏览过的版块
地方司法
部委规章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