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搜索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源
›
考试资料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在司考中慢慢成长
2014-3-4 10:33:25
[db:作者]
法尊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708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2004-6-1 9:53 之所以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从2000年第一次参加资格考试,到2003年第三次参加,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4个年头,漫长的4年回想起来却如白驹过隙,而今只能慨叹:在这飞逝的时光中,我的成长却是如此的缓慢! 2000篇——成长之一:认识考试 1999年,我在参加工作一年之后,很幸运的再次跨入校门,进行第二学位的学习。一方面,在法学院极其浓烈的学术气氛的熏陶下,我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法学所震撼,觉得自己的法学知识是如此的浅薄,非常希望能够好好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经历过工作的不如意后,又很希望能在在校期间就为将来打点工作基础,这个基础,对于学的人来说,莫过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了。 但是,由于双学位的教育只有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既要力争把自己从法学的门外汉变成粗通者,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和论文,又要兼顾律师资格考试,又谈何容易。并且,由于在校期间我们只有一次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机会。同时考试的大部分科目在课堂上还没有学到,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耽误平时的学习,还必须自学律师资格考试的一些科目。 由于没有经验加之对考试本身的认识不足,我幼稚的认为,只要我把教材好好自学一下(其实就是把考试教材全面的通读了几遍,既没有认真识记理解基本概念,也没有做过一道习题,历届考题倒是买了,但直到考试还是新书一本),并且,人性中固有的惰性使我并没有将通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这种状态居然还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事后想来,我的第一次考试命中注定将以失败而告终。 即使如此,当我拿着我的成绩单时,我仍然感到了些许失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第一次律师资格考试让我明白,律师资格考试和法学本科教育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必竟是一次标准化试题占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考试,因此,研究历届试题是非常有用的甚至不失为一条捷径,我的同学就有只作了考题就顺利过关的。而后者,则是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挖掘与研究。是两套非常不同的体系,如果光想凭着法学本科教育的学习方法去准备司法考试,十有八九是会尝到失败的苦果的。准备司法考试一定要研究考题,通过考题复习,才能把住考试的脉,从而对症下药。 2000年,我的第一次律师资格考试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2002篇——成长之二:认识自己:千万别相信1个月过的神话 2001年毕业之后,曾一度想借着在校学习的余温,脱产一鼓作气的通过10月的律师资格考试。很不幸,赶上了司法考试改革,考试的时间一下子变成了遥遥无期,也使得我倍尝无望期待的痛苦,于是,在几近绝望的等待中我只好先到一家公司工作。我那时天真的认为,凭着我这个年级的第10名和2000年的经验教训,加之平时朋友们的心得体会,自己一定可以1个月搞定。加之工作比较忙,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根本就没有心情和时间去准备司法考试。 直到得到了确切的考试消息,我仍然按兵不动,到距考试还有1个半月时才正式开始复习。并且,为了得到最高的性价比,我连当年的教材也没有买,因为,我决定吸取2000年的教训,从试题入手,直接命中要害。 但是,直到复习起来,我才发现,问题并没有那麽简单: 我的那些在校期间通过系统学习在脑海中建立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已经在将近一年的荒废中不知不觉的逐渐淡化有的甚至已经离我而去,通过作题识记和巩固的重点就像一颗颗短了线的珠子,虽然晶莹却由于失去了穿珠子的绳子,无法穿成美丽的链条;这又如同作画,还没有勾勒出完整的框架就过早的进入了细节,即使细节再完美也难以成画,更何况,我只是凡人一个,我的记忆极限也并不能由于考期的临近而发生质的飞跃。于是,2002年,盲目的自信和轻信就这样又一次断送了我。 2003篇——成长之三:结识司考加油站,痛并快乐着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次司法考试,也是我的第三次考试。 这次我给自己留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当我快速翻看完所有参考用书后(我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开始陷入复习的无聊情绪之中,这时,我意外的发现了司考加油站(题外话:我可不是做广告。小胡真是令人佩服,别人利用非典在家休息,小胡却利用非典期间整出个司考加油站,使得近万人受益),这里的题目全部都是免费的,而且,还设置了奖励功能,这使得我在做题的同时,附带着增加了自己的加油站银行存款,看到自己的腰包一天天的鼓起来,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有一段时间我去加油站唯一的目的就是充实一下自己的腰包,可以说,在复习司考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再次参考的人,由于知识的重复性和学习方法的惯性,很容易觉得无聊和枯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增加一些小节目制造一些乐趣,对于提高复习的效率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试的最后一个多月,我参加了三次模考,我个人认为,真正使我进入备战状态,开始全力以赴的,就是这三次模考。但是,请诸位考友务必记得,模考是用来查漏补缺的,是以前期必要的系统复习为基础的,是帮助自己进行考前热身的,千万不能把所有的赌注压在模考上,否则,就会犯我在2002年的错误。 2003年,我终于迈过了司法考试的门槛。而我的同学们已经早就执业了。 4年了,也许真的有些姗姗来迟。 没有太多的喜悦。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自己的经历,希望对继续奋战的朋友们以帮助,也是回报司考加油站对我的帮助。 最后几句话: 如果决定参加,从一开始就将一次通过作为终极目标,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去作赌注,不要用宝贵的青春去做实验。 充分认识考试,通过与否与实际能力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既然选择要通过考试,就要充分的认识它,然后针对考试本身的特点来应对它。尤其是习惯了法学本科教育考试的各位考友。 充分认识自己。要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或者盲目自信,也不要过于轻信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基础理论与适当做题并重。理论知识是基础,适当做题可以活用理论,熟悉考试。既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也要突出重点,司法考试确实是“放弃的艺术”。 多和考友交流,有条件的经常到好的论坛去看看,这不仅仅是一种鞭策,更重要的是,你会感到司考的路上,不再孤独。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一次次的失败,那就怪自己的运气不够好,努力还不够吧。 司法考试给了我们挑战,也给了我们机会,2004年,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