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搜索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源
›
考试资料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司法考试八大策略——寄语2003年考生
2014-3-4 10:33:21
[db:作者]
法尊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744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2003-6-4 16:59 在首届国家统一中,南开大学第一届法律硕士56名同学中有34人报名参加考试,13人通过,最高分282分,通过率38%,是全国平均通过率的5倍还多,应该说通过率是相当高的。 司法考试通过了固然可喜可贺,但落榜了也不要怨天尤人,关键是应当扪心自问: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我作为一名披荆斩棘、一路拼杀,终于冲出三十六万大军,闯入两万四千过关者之列的“过来人”,感触良多。千虑一得,希望能够对下一届考生有所启迪。 策略之一:信念篇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司法考试绝不仅仅是拼智力、拼体力,非智力性因素在司法考试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胜的信念是整个司法考试过程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有了这个强大精神支柱,以后的许多困难都不在话下。所以,首先要树立通过司法考试的必胜信心,以“不考则已,一考必中”的昂扬斗志投入到当中去。 当然,无论下多么大的功夫,最终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这时候,我们可以向宋代名相王安石先生学习,“尽吾志而力不达,无悔矣”。 策略之二:时间篇 不要以为复习时间越多越好,用时过久容易把人的精力拖垮,以致精疲力尽,累倒在司法考试的战场上。 那么,准备司法考试的时间成本预算是多少呢?一般说来,如果考生没有法律专业基础,应当拿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复习。对于那些科班出身的考生而言,考前集中两三个月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考虑到个人的智力、精力等相关因素,时间上可以适当调整。 策略之三:辅导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司法考试的硬件工具是各种辅导资料。主要有教材、、及其相关资料。 因为司法考试刚刚进行了一届,只好以律考为主要参照。在指定用书、法条和真题的辅导资料选择上,下面一些资料比较有参考价值。 《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测试题解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司法考试的前期复习阶段,这套书可以帮助理解、加深和巩固指定用书的考查知识点。并且,该套书也是司法考试命题的题库来源之一。据不少精通此书的“过来人”讲,有一定比例的实考题取材于此。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试题分类评解及应试技巧》,由原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教授肖胜喜先生主编。该书的特点是,历届考题比较全面,并以部门法、年份、题型多重标准分类,是真题解析类辅导书的传统名牌。该书适合前期复习使用,便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律考历届试题分解与预测》,由中国人民大学学博士李建伟等编写,其特色是选题比较精炼,可谓之司法辅导大军中的“新生派”代表。 《司法考试历届考题名家解析及预测》,由中国政法大学的张树义教授主编,该书按历届真题的试卷顺序编写,保持了试题的完整性,从而反应出试题的整体风貌。考生在参考时应特别注意失效部分,予以剔除。 《法律服务时报》,其前身为《中国律师报》、《百姓信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该报自今年年初创刊以来就开辟司法考试专栏。经常刊登一些关于司法考试动态、复习方法、试题解析等方面的文章,可读性很强。 《中国律师》杂志及其附属网站(www.chineselawyer.com.cn),由全国律协主办。尤其是中国律师网,时效性很强,信息发布迅速,考友参与广泛。 关于辅导班,如果考生个人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参加一个辅导班也未尝不可。尤其那些在职的考生们,没有在校生们的那种学习气氛,参加个辅导班可以使其从工作、家庭的环境中暂时分离出来,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更为专注地投入复习中去。 策略之四:教材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司法部编审的复习指定用书(简称教材)是司法考试的主要基础工具,该套教材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针对性强。一套在手,足以应对,除非个别地方弄不懂,才有必要辅以其它参考资料。法律属于社会科学,许多问题未必有定论,而学者们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看多了反而互相干扰。一些科班出身的考生纷纷落马,与之不无相关。 在司法考试的前期准备阶段,教材可以唱主角。 在司法考试的14门科目中,法理学、行政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五个部门法,以考查法学基本理论为主,相应的法条依托较少,其教材依赖性最为突出。即便像国际三法有一些法条,用处也不大,尤其诸如《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之类的国际条约,很是冗长,读起来比较别扭,倒不如看教材来得快。 关于复习顺序,对初学者来讲,最好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如应当先复习实体法,后复习程序法;先复习国内法,再复习国际法。一般可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复习:法理学、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 司法考试的14门科目是一个法律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体系,按照一定顺序通读一遍,以便有个整体把握。而后就不必再按部就班,可以灵活安排复习顺序。如可以按重点科目顺序,也可以按考卷科目顺序,还可以按弱项科目为序等等。 在阅读教材时应有自我命题意识,要善于找“题眼”,迎合命题者的设计思路,有时还会不谋而合。同时不要忽视教材中出现的小案例,这可能是很好的命题素材,稍加变化就可能出现在司法考试试卷上。 策略之五:法条篇 牵牛要牵牛鼻子。 法条就是司法考试的“牛鼻子”。尤其是后期阶段,应以法条为主。 面对厚厚的一大本法条,的确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们不妨把所有法条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必须熟记的重点法条,数量在15%左右;第二类是次重点法条,数量在20%左右,考查的几率也很大,应充分记忆;第三类是应景法条,考分极少,时间来得及,可稍微浏览一下或者就大胆放弃。 对于多款多项的法条应格外注意,它们是多项选择题的绝佳材料,命题人对之很青睐。 有些易得分的法条(多为考点密集型),应誓在必得。比如,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仲裁法等。 就考试而言,以法条为主进行复习的指导方针是可取的。但理论性知识点亦不容忽视。今年的司法考试明显加强考题的理论性。并且,这也预示着某种命题趋势。不过,法条背后大多有法理依据。 策略之六:真题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历届实考题应当说是最好的训练材料特别是2002年司法考试试题、2000年和1999年的律考试题(司法考试试题与律考试题一脉相承),指导意义更强。 通过做真题,不但可以体味考试重点、难点、常考点,而且能够把握命题风格、题型及各部门法在司法考试中的分值比重。这样一来,应考能力得到加强,复习方向就会更加明确,大大节省时间。况且,司法考试试题中不乏往届律考真题,比如,今年司法考试试卷卷三就有大约10%的题目是对律考的重复。 策略之七:重点篇 打蛇要打七寸。 司法考试明显提高了刑法和三大程序法案的考查比重。刑事法律制度“地盘”大增,而民法仍不失其航母地位。所谓“得民法者得天下,得刑法者称诸侯”。 下面是司法考试十大重点部门法,应投入主要精力加以熟练掌握。 刑法(约70分)、刑事诉讼法(约55分)、合同法(约50分)、民事诉讼法(约40分)、民法通则(约35分)、行政诉讼法(约25分)、宪法(约15分)、公司法(约12分)、担保法(约11分)、仲裁法(约7分)。 此十大法条合计320分,占司法考试分值比重的80%。并且,除宪法以外,其余九大法条均可能出现在案例分析试卷上,其身价非同一般。 司法考试难过,记忆量大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这些数以万计的法条,考点密集,记忆强度最大。因此,应讲究记忆方法。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及时记忆法。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频率应是先密后疏,并尽量缩短复习周期。 交叉记忆法。适时变换复习内容,如实体法与程序法、民法与刑法的间隔复习,上午看教材,下午做题。 早晚记忆法。早醒无前摄抑制(先记知识对后记知识的干扰),睡前无后摄抑制,从而使记忆效果达到最佳。 策略之八:冲刺篇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司法考试的最后一两个月,时间利用价值极其珍贵。如果说前期阶段以理解为主,那么后期阶段便以强化记忆为主。同时应做个三五套模拟题,培养临考经验。 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此时应紧紧抓住重点法条、理论强的部分教材不放,不可搞题海战术。 司法考试复习脑力消耗量大,应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也应加强营养,多吃一些能增强记忆的食物,如蛋类、奶类、豆类制品及各种新鲜蔬菜和瘦肉等。 司法考试进行两天,四张试卷,每卷答题时间3小时。1至3卷由100道客观题构成,大多每一题就是一个小案例法理判断。卷四是主观题,由案例分析和文书写作构成,难度较大。总之,每张试卷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要说可以节省时间的部分,就是凭感觉作出的或曾经做过的题。司法考试是典型的超负荷型考试,对应试体能、心理状态要求非常高。进入考场,做题时应先难后易,对模棱两可的题目,凭第一印象,没有十分把握的不可轻易改动。 2003年考生朋友,我为你们加油! 南开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刘行星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