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标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工作要点的通知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14-2-27 09:25
标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工作要点的通知
1990-07-18
发文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日期:1990-07-18
执行日期:1990-07-18
为了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计划性,提高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国务院同意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现将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的工作要点》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的工作要点
一、目的意义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产为适应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和国力的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就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整治而制定的规划方案,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超前性的特点,在确定开发整治方向和目标,选下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产品和重点建设项目及其时空布局的主要依据。搞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对于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特别是国家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计划性,提高开发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编制规划的原则
(一)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以深度开发为主,充分挖掘已利用资源的内在潜力;
(二)统筹规划,择优投入,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长远与近期相结合,克服短期行为,贯彻山、水田(土)、林、路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处理好重点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发挥地区优势的关系,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四)坚持自力更生,广辟资金来源,实行综合投入,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五)按照统筹兼顾、分区分期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的要求,搞好时空布局,研究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开发整治方向、重点和开发目标、建设项目,处理好重点区域开发与一般区域开发的关系。
三、规划时段和指标体系
(一)规划方案以1989年为基期,分别提出“八五”“九五”两个时期的规划目标少任务,并对2000~2020年农业区域开发前景作粗线条的预测。
(二)规划方案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开发规划、资源开发项目和开发整治措施指标体系两大类。
农产品开发规划指标: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面积、饲养量……)、生产量、新增量、交售量、净调拨量等。农产品开发规模指标应分解落实到各类商品基地建设项目。
资源开发规划指标:以土地为载体,涉及水、土、生物、气候等各项农业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改造中低产田(土)、低产茶桑果园、低产林地、低产水面;开发利用荒地、荒山、荒水、荒滩等农用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和局地小气候资源等。合布局调整、耕地制度和种养方式的改革以及改善生产、生态环境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率以及劳动生产率。
上述指标体系均应分级分区,按下同时段进行规划,并根据需要列出达到数、新增数、增长率、人均占有数以及各类比例数等。
四、分级分层次规划
(一)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实行分级编制。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编制全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省级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各地、市、县的规划工作,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各级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可包括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开发规划、专题规划等三个层次。
(三)各级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是在其全幅员范围内,对耕地及其他农业资源开发、农林牧渔产品开发所作的统筹安排与总体布局。
(四)重点区域开发规划,是指资源潜力大,外部条件好,开发整治投资少、见效快,能新增较多农产品商品量或能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综合效益好的区域开发规划。重点区域的范围不必强求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区完全吻合,但应相对集中连片,有显著的区域商品生产优势和明确的开发目标。
(五)专题规划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确定。如某些主要低产土壤的改造规划,某个流域、某个灌区或涝区的整治、配套规划,某个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规划,某种重点农产品的开发规划,某种农业自然资源(如荒地、荒山、荒滩、煤矿塌陷区、局地小气候资源、水资源以及中近期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可能性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等。
五、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报告的编写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报告和重点区域综合开发规划报告均应包括以下内容(专题规划报告编写内容从实际出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
(一)概总况。概述区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概况和区情区貌的主要特点。
(二)开发条件及其评价。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及可供开发利用的农用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构成、分布等;其他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包括与农用土地、宜农土地资源相联系的光热水和生物资源的数量、可利用程度、时空分布及匹配情况,水、旱灾害以及其他生产、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和改善的可能性;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包括人口、劳力、农用工业、农业现代化水平,商业与流通,交通与能源,科技与教育,地方财力、农民收入与投资能力;农业生产状况,包括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水平、商品量、调入调出量、人均占有量及其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开发基础,包括区域开发现状和问题,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主要农业投资建设项目的作用、效益和已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分析处于什么投资效益时期。
(三)开发潜力分析。在宏观论述区域开发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资源开发潜力。包括宜农土地和农用后备土地的丰度、承载力;中低产田(土)、低产园(茶桑果)、低产水面、低产林(人工培育的用材林、经济林为主),改造的增产潜力;宜农荒地和宜林、宜牧地以及水面、滩地的开发潜力;耕作制度改革、结构布局调整的增产潜力;推广先进科技的潜力;其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政策措施的增产潜力分析等。在进行潜力分析时,要注意研究开发整治的难易程度、投资多少、见效快慢,评价在规划期内开发潜力转化为现实新增生产能力的可能性。潜力分析与增产估算应简要说明主要依据或参数来源。
(四)开发目标和任务。开发的总体目标:主要农产品在不同规划阶段内的预计达到数、新增数、商品量、可能调拨量;开发后新增的生产量、商品量及其在整个规划区域内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通过开发整治,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农业商品生产体系的设想。开发整治的主要任务,包括资源的广度开发与深度开发,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规模、布局等。
开发目标与任务可进行多方案比较,阐明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三个效益的关系以及利弊得失,供决策选择。
(五)开发建设项目。农业区域开发通常包括以下重点建设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改造“四低”(中低产田(土)、低产园、低产水面、低产林地),开发“四荒”(荒地、荒山、荒水、荒滩),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的水利、农林工程与生物措施等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光、热、水、气等资源,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现多熟高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利用局地小气候,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的建设项目;良种繁育、农林牧渔和水利、农机等先进适用技术、手段的推广,以及其他科技进步建设项目;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改善生产、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重点地区的草地(包括草山、草坡)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项目;为发挥地区优势所安排的多种经营建设项目;配套的乡村道路、桥梁、农村能源、仓储、初级加工、农村科教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应简明扼要地阐述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和重要性,建设范围和规模,建设起止时间和分区分期安排,项目完成后对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和新增生产能力所起的作用。
(六)区域开发布局和分区安排。为落实开发目标和任务,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规划区域内的资源和产品开发进行总体布局,并进一步做出若干开发治理区内部项目建设的时空安排。重点开发区域的内部分区可集中连片,少数特殊地区如山区,也可以是类型区,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开发潜力的近似性,开发整治方向、重点、目标和任务的相对一致性,并考虑到有利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开发整治的综合效益。各区均应分别简述区域范围、区域特征和资源潜力,项目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和预期效果。
(七)开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包括组织领导、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前期工作和开发政策方面的措施和建议,还包括同实现开发规划有关的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支农工业的续建、扩建和新建,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的建议。
(八)阐明的结论。
六、附 件
规划成果除规划报告和专题报告外,应有附图和附表。附图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与分区示意图,中低产田(土)类型分布和低产园、低产林、低产水面分布和整治规划示意图,宜农、(林、牧、渔)荒地、荒坡、荒滩、荒水分布和开发规划示意图。附表,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发的要求印制填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的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或分行业规划,请于1991年年底前上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据此提出全国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交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审定。
国务院办公厅
欢迎光临 法艺花园 (https://llgard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